-
復(fù)讀學(xué)校推薦四川成都 2024-08-16
-
近視能否當(dāng)兵?體檢如何準(zhǔn)備?17條干貨攻略來了…… 2023-01-13
-
速遞!2023年1月四川教育考試月歷新鮮出爐! 2023-01-01
文章來源:親愛的寶寶
- 01 -
微博上看到一位網(wǎng)友的吐槽,覺得非常的有道理。她說:
我覺得,有些家長管教小孩的時候,給孩子的理由,經(jīng)常是錯的。
比如我上次坐高鐵,一個6歲左右的小朋友總是拿腳使勁踢我椅子,持續(xù)了很長時間,很多人也有這樣的經(jīng)歷。
我回頭跟他媽媽說:“能不能請您,讓孩子別踢椅子了?” 他媽媽說:“別踢了,阿姨生氣了?!?/span>
首先,我真的沒生氣。其次,就算我生氣了,其實也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你要告訴孩子,他做錯了。
你應(yīng)該說:“不要踢別人椅子,這是不禮貌的?!?/span>
這個媽媽教訓(xùn)的原因說錯了,會讓孩子誤以為“只要周圍人不生氣,我干什么都可以?!?/span>
確實,像這位網(wǎng)友說的現(xiàn)象生活中非常的普遍。有些時候是父母給孩子講半天道理,孩子也不太愿意聽,效果遠(yuǎn)不如跟孩子說“再不聽話叔叔/阿姨要生氣了”、“不聽話醫(yī)生要來給你打針”之類的有效。有些時候是父母可能沒有意識到,特別擔(dān)心孩子被別人說是“熊孩子”,一著急就隨口說了。
但教育孩子不能只講目的,不講方法。方法錯了,雖然暫時達到了目的,卻無異于飲鴆止渴,對孩子的未來發(fā)展,也會埋下隱患。
- 02 -
我有一個朋友在前年生了二胎,她最苦惱的事情就是原本懂事乖巧的大寶,漸漸變得特別排斥二寶。
大寶晴晴我也見過很多次,小姑娘漂亮又活潑,很惹人憐愛。全家也沒有什么重男輕女的觀念,一直把晴晴當(dāng)成掌上明珠。
生二寶之前,夫妻倆跟晴晴溝通的時候,晴晴還很開心,表示喜歡多一個弟弟妹妹,以后也會幫忙照顧媽媽,照顧小寶寶。
剛生下二寶的時候,晴晴也確實有個小姐姐的樣子,圍在弟弟床邊看,抱著弟弟在床上陪媽媽。
但朋友說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,晴晴對弟弟越來越針對了。經(jīng)常在她哄二寶的時候,晴晴過來問這問那。弟弟哭,她有時還吼弟弟,有幾次差點動手要打二寶。
后來有一次我去朋友家拜訪,剛進門,晴晴撲過來打招呼:“王阿姨,我好想你呀,你怎么這么久都沒過來……”,朋友老公則拉開晴晴,告訴她:“小弟弟在睡覺,別喊這么大聲!”
當(dāng)時就感覺晴晴的情緒不太好了。
我私下和朋友說,以后當(dāng)著晴晴的面,最好不要總說“因為弟弟在怎樣怎樣,所以你需要怎樣怎樣”的話。
朋友想了想,感覺平時還真沒少說。有時候二寶在睡覺,大寶在床上跳,就會告訴她:“弟弟剛睡著,你別鬧騰了?!鼻缜绮怀燥?,浪費糧食,也會跟她說:“弟弟學(xué)著你呢,你要多吃點?!?/span>
從成年人的角度看,這樣說似乎并沒有什么輕視或者敵對的意思,只是善意的提醒孩子要想想別人。但在孩子眼里,這種話的意思就變成了“因為弟弟可能會不舒服,所以我不能這樣做”。
父母可能一句無心的話,會讓孩子把一切問題歸咎在弟弟身上,她會去從弟弟身上找原因,而不是去從自己身上找原因。
沒有人告訴她,并不是弟弟睡覺的時候她不可以在床上跳,不可以大吼大叫,而是所有家庭成員,包括出門在外,有人在休息的時候,我們都應(yīng)該盡量不去打擾;
也不是因為弟弟在看你在學(xué)你,所以你需要不浪費糧食,而是所有的人,都不應(yīng)該浪費糧食,這是一種基本的素養(yǎng)。
做一個有禮貌,有素質(zhì)的人,與弟弟或者其他周圍的人“會不會不高興”“會不會有意見”并沒有什么直接關(guān)系,只是因為這樣做是對的,你應(yīng)該這樣去做而已。
- 03 -
我還認(rèn)識一位叫曉月的媽媽,她最大的苦惱是,明明她是最疼愛孩子的,可是在孩子眼里,她卻成了一個惡人。
曉月和老公都是上班族,所以平時是婆婆幫忙搭把手照顧孩子。但婆婆年紀(jì)大了,教育理念難免就有些陳舊,對小孫子又往往格外的疼愛一些。
每次孩子想吃很多糖,但曉月阻止的時候,婆婆都要跟孩子說:“乖,你媽不讓你吃”,“再吃糖,媽媽要生氣的”。并不給孩子講,吃完糖不好好刷牙,會得蛀牙。也不說糖果吃多了對身體不好。
諸如此類的事情不勝枚舉,幾乎只要是婆婆不想讓孩子做的事情,都用“媽媽不讓”“媽媽知道了打屁股”這樣的話來嚇唬孩子。
曉月曾經(jīng)跟老公提出過這個問題,想讓老公幫忙溝通,結(jié)果老公說:“孩子就得怕個人,反正也都是為了孩子好。”
小月氣不過,質(zhì)問老公你怎么不讓孩子怕你啊,你怎么不去當(dāng)惡人啊。老公則回答:“我陪孩子時間比你還少,就這么一會我再訓(xùn)他,孩子跟我更不親了。你是當(dāng)媽的,孩子怕你也不可能跟你記仇。”
所以爸爸、奶奶在孩子眼里都是寵著自己的好人,只有曉月成了動不動就要“生氣”、“發(fā)火”、“打屁股”,處處限制他的“壞人”。
如果說這樣做可以教育出特別好的孩子也就罷了,但問題是,家庭這樣給孩子歸因,企圖讓孩子聽話,改正錯誤,孩子是看不到背后的邏輯和道理的,他只能盡量去不讓媽媽生氣和逃避媽媽的懲罰。
- 04 -
長期被用錯誤的歸因教育的孩子,往往是是非觀念比較模糊,比較無助,甚至于非常喜歡推卸責(zé)任。
孩子們會不斷的探索父母和外界對他行為的底線。
他不知道什么是對,什么是錯,只是被告訴過,這樣做A會生氣,那樣做B會不高興。
那么孩子們會理所當(dāng)然的想,是不是如果對另外一個人做了同樣的事情,另外一個人沒有生氣,這件事就可以繼續(xù)做呢?是不是在對方生氣之前停下來就可以了呢?
孩子不會記住這個事情是不可以做的,是不對的,他只會不斷的去嘗試,父母和外界對他要求的底線在哪里?如果沒有明確的底線,他會重復(fù)的去實驗,去探索。很難直接改正自己的問題。
被錯誤歸因教育的孩子,容易養(yǎng)成討好型人格或變成“兩面派”。
當(dāng)孩子經(jīng)常被教育“媽媽會生氣”“媽媽不讓”這樣的話,孩子心里會形成一種認(rèn)知,在這個家里最權(quán)威的人,對我最有威脅的人原來是“媽媽”。
孩子開始的時候可能會有意無意的跟“媽媽”對抗,試探“媽媽”的底線,跟“媽媽”展開權(quán)力的爭奪。比如故意不吃“媽媽”給的食物,故意不在“媽媽”規(guī)定的時間睡覺。
一旦孩子的權(quán)力爭奪失敗了,他確定這個家里就是“媽媽”的意志為主,不聽“媽媽”的就有麻煩,他就會去討好這個權(quán)威的角色,至少表面上去討好,不激怒這個權(quán)威。
而在權(quán)威角色看管不到的時候,孩子很可能會加倍的去做平時權(quán)威角色不讓他做的事情。成了我們常說的兩面派,這樣的孩子,往往會非常難管教,也容易誤入歧途。
被錯誤歸因教育的孩子,長大后也很有可能學(xué)會錯誤的歸因。
很多人都是習(xí)慣外部歸因,始終不覺得自己有錯,錯誤都在別人身上。
他自己不小心撞壞了東西,會先說為什么別人沒把這個東西放好。他自己做什么事情遲到了,會先責(zé)怪周圍的人,為什么沒有提前提醒他。
包括對待父母,也是一樣。這些孩子不為自己的生活負(fù)責(zé),有了問題就會抱怨父母“因為你們,我妥協(xié)了多少多少,你們還有什么不滿意的”。
孩子沒有學(xué)會為自己的行為負(fù)責(zé),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對是錯,不從外界找原因他就會很焦慮,很失控,很無助。他沒有辦法自信,活出自己。只能不斷的復(fù)制自己學(xué)到的歸因方式,埋怨外界環(huán)境,把責(zé)任推卸給他人。
要教育出一個好孩子,從來都是一件費心勞力的事情。也許嚇唬孩子,威脅孩子,能夠很快的讓孩子按照我們的話去做,但說到底,我們無法通過這種方式,讓孩子變得通情達理,落落大方。
教育是一個很慢很慢的過程,我們有責(zé)任拿出耐心來,去認(rèn)真的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,什么是錯的,讓孩子通過我們的教養(yǎng),長成一個三觀正,素質(zhì)高的成年人。這也是讓孩子將來在社會中,能夠受到尊重與歡迎的,最可靠的途徑。
【關(guān)注川越微信公眾號,了解更多】